最新公告:
作者:耿柏新 相關: 時間:2020-08-31
一旦喂奶就有好幾雙眼睛火辣辣地盯著你的胸看……
你這么抱不對,寶寶吃不飽……
你這么喂,手臂會很酸的哦……
其實,媽媽的哺乳姿勢做不到位,最明顯的后果不是寶寶吃不飽,而是寶寶吃不到位,從而引發脹氣、吐奶(溢奶)、中耳炎、地包天等問題。
而媽媽累活半天,出了一身汗,胳膊酸了,脖子僵了,卻不討好。今天喜媽就來講講正確的哺乳姿勢,讓媽媽喂得舒服,寶寶吃得開心。
為什么要采用正確的哺乳姿勢?
不正確的哺乳姿勢會給媽媽帶來很多心理和身體負擔,除此之外,還會引發諸多寶寶不適。
1.哺乳姿勢不對易引發脹氣
排除寶寶因消化食物而產生過多氣體的這種情況,一般就是寶寶吃奶時吞下了太多空氣,空氣在寶寶的腸胃里“溜達”,肚子痛了寶寶不哭才怪。
2.哺乳姿勢不對易引發吐奶(溢奶)
排除寶寶自身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等原因,很可能是媽媽喜歡用側臥喂的姿勢,同時寶寶的頭部沒有高于身體。
3.哺乳姿勢不對可能引發中耳炎
新生兒由于耳部發育不完善,橫抱著哺乳或讓新生兒平躺著吃奶,或者喂奶時抱得太直等,使鼻咽部的液體流入中耳,誘發中耳炎。
4.哺乳姿勢不對可能引發地包天
在喂養時,如果媽媽沒有引導到位,寶寶下巴過度向前伸,很可能會讓嬰兒的下巴向前過度發育,發展成“地包天”。
小知識:
造成前三者脹氣、吐奶(溢奶)、中耳炎的原因是多樣化的,新生兒發育不完善是共同的原因,讓寶寶餓太久再喂也同樣會引發前三個個問題。
正確的哺乳姿勢應該是怎么樣的?
喂奶姿勢一般有四種,摟抱式、交叉摟抱式、橄欖球抱式、臥式。無論哪種姿勢,都應該讓嬰兒的頭和身體成一條直線,嬰兒身體貼近產婦,嬰兒的頭和頸得到支撐。
摟抱式
這是一種輕松且常用的傳統的哺乳姿勢。媽媽采取舒適的坐位,寶寶的頭部依靠在媽媽右側上肢屈曲的肘窩內,右手摟住嬰兒的腰臀或大腿上部。
寶寶左側肢體夾在產婦臀下大約平腰部,寶寶腹部與媽媽的腹部相貼,媽媽的左手扶托右側乳房。
交叉摟抱式
媽媽采取舒適的坐位,嬰兒身下墊上東西,媽媽右手從下面握住嬰兒的頭枕部,手腕放在寶寶的兩肩胛之間,拇指和其余四指張開分別貼放在嬰兒頭部兩側的耳朵后。
溫馨提醒:這個姿勢有助于寶寶含住乳頭,適合吮吸困難的寶寶和出生體重較輕的寶寶。當寶寶順利喝上母乳之后,就可以轉換成其它常用的姿勢。
橄欖球抱式
媽媽采取舒服的坐位,用枕頭適當墊高抱寶寶達到與乳頭水平,右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部和身體,左手掌托于寶寶的頭枕部,有助于媽媽控制寶寶的頭部,嬰兒上身呈半坐位姿勢正對媽媽胸前,寶寶雙腿夾于右側腋下。
臥式喂奶
媽媽身體側臥,頭下枕墊著枕頭。嬰兒側身與媽媽正面相對,母嬰腹部相貼,嬰兒小嘴與產婦的乳頭處于同一平面。
正確的哺乳姿勢需要注意哪些細節?
媽媽采用什么體位?
小訣竅:哺乳枕
1)媽媽要盡量放松,以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著。用哺乳枕頭來支撐自己,以避免疲勞和肌肉緊張。
2)如果采用坐位,選擇靠背的椅子,可單腳或雙腳踩在小板凳上。側懷抱嬰兒的胳膊下墊一個專業哺乳枕或靠墊。
3)如果采用側臥位,使用哺乳枕撐后背,會讓哺乳更加舒適。
應該怎么抱寶寶?
小口訣:胸貼胸、腹貼腹、下顎貼乳房
1)嬰兒貼近產婦,臉面對著媽媽的乳房,鼻子正對著乳頭。
2)嬰兒的頭、脖子與身體成一條直線。
3)如果是新生兒,媽媽應托著新生兒的頭、肩膀及臀部。
4)嬰兒的身體與產婦的身體應該三貼,即胸貼胸、腹貼腹、下顎貼乳房。
怎么正確地讓寶寶含著乳房?
1)媽媽用手托起自己的乳房,用乳頭輕輕觸碰寶寶的嘴唇,寶寶接受信號后,就會反應過來,媽媽這是在叫我“回家吃飯”呢。
2)等寶寶張大嘴巴,就把乳暈和乳頭一起送入寶寶的口中,讓寶寶同時含住乳暈和乳頭,而不能只含乳頭。
怎么正確地讓寶寶離開乳房?
萬一有事需要終止哺乳,可以用手指輕壓寶寶的下頜,使寶寶的嘴巴繼續張大,再用手把乳頭扶出來,寶寶也不是蠻不講理的~
怎么判斷含接乳房的姿勢到位了呢?
寶寶的嘴唇像魚唇一樣外翻,媽媽能聽見吞咽聲。
采用正確的哺乳姿勢,寶寶舒服,媽媽也舒服
最近有位孕媽準備要去辦理計劃生育證明,以后生育開銷走醫療社保的時候,才發現結婚證不見了。沒有結婚 ...
雖說月嫂照顧的是月子里的寶寶,一般不會涉及給寶寶添加輔食,但是多學一點知識自身魅力會提升一分,寶 ...